中国大型饲料企业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周四指出,未来3-5年内,集团将投资数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人民币,将多晶硅产能提高至3-5万吨,成为世界级清洁能源企业,而今年底产能仅有4,000吨左右.他在参加亚洲光伏展间隙时表示,集团已开始进入硅料下游产业链,即铸锭、切片、电池片及组件,在推进硅料产能建设的同时,公司将逐步拓展下游的产能规模,整体投资规模亦在100亿元左右.行业有需求,企业良性发展,这(资金)不成问题,他指出,中国已是光伏生产大国,但所需的多晶硅仍有一半依赖进口,销售形势仍可看好.除企业良性发展产生的现金流外,集团亦会寻求外部资金,不排除风险投资资金.通威集团一位不愿署名的人士对路透表示,集团方面已开始考虑将旗下太阳能业务拆分上市,打通其筹资渠道.不过上市计划尚处初步阶段,上市地点,融资规模等还未确定.通威集团透过永祥股份间接控股的永祥多晶硅目前年产能1,000吨,二期3,000吨项目预计今年中投产,正在扩建的6,000吨产能明年中投产,集团多晶硅总产能明年将达到1万吨.刘汉元表示,若市场条件允许,需求能跟得上,明年和後年将分别投产1.2万吨的产能,形成3-5万吨的实际产能.国内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商--保利协鑫此前曾表示,今明两年投资177亿港元扩建多晶硅及硅片产能,计划今年底多晶硅产能达到4.6万吨以上.他还透露,通威集团多晶硅的生产成本在20-30美元/公斤,已与国际水平接近.而今年多晶硅价格仍可能居高不下,但将来一定会逐步下降,生产厂家的利润空间有所压缩.不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仍会有不错的获利. 在不少光伏电池和组件目前已在成本线上苦苦挣扎的时候,硅料可能是唯一仍有丰厚利润的子行业.据光伏行业网站Solarzoom.com的数据,4月底硅料的市场价格为80-90美元/公斤.而业内人士透露,硅料的长期合同价格亦在50-60美元左右.通威集团已在四川双流建设多晶硅深加工光伏项目,打造自铸锭至组件的下游产业链,目前规模仅为200MW.不过,刘汉元之前曾对国内媒体表示,将来通威的下游产业链总体规模计划达到2-3GW.通威集团以农业和新能源为双主业,并涉足化工,建筑房地产等多个领域,旗下通威股份为全球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及主要的畜禽饲料生产企业,其中水产饲料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到25%.通威股份曾持有永祥股份50%股权,因多晶硅价格波动较大,通威于2010年初转让这部分股权,退出光伏产业.
三是屋顶太阳能发电,是自发自用,而且都是在用电高峰时段发电,可以为电网削峰。这是因为在屋顶发展太阳能电站,优势很明显,一是电站建在屋顶上,基本不占地。
受此影响,投资者的焦点也正由大型系统转向中小规模光伏系统,国内企业所收到的来自小规模光伏系统的零散订单开始明显增多。因为光伏产业是依赖政府政策生存的行业,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对于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根据规定,到2011年底前,综合电耗大于200千瓦时/千克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线将被淘汰。二是屋顶发电屋里用电,基本不用传输设施,既节约成本,又减少了损耗。在环境条件要求高的区域周边1000米内或重点生态功能区等敏感区域内,不得新建多晶硅项目,已投产运营的要逐步退出。
以无锡尚德、英利、晶澳、赛维LDK、晶龙、常州天合为例,其2011年均有超过10%的扩产计划。但马学禄也强调说:启动国内光伏市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步子迈得太大,容易出问题。来自光伏行业下游企业的一位业内人士称,他支持国家对多晶硅准入门槛提高,因为国内多晶硅厂商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对原料不能充分循环利用,导致最后的多晶硅产品成本比国外厂商要高出不少。
唐小东分析多晶硅产业前景时说,短期内,欧洲国家市场避免大幅下滑是实现多晶硅市场平稳发展的必要条件。价格一下子缩水十分之九,川投能源董事长黄顺福对记者提起那两年的不景气时,还是显得心有余悸。这究竟是意外事件造成的短暂回暖,还是全球多晶硅需求格局重新调整后,迎来了蕴含生机的第二个春天?产能过剩迷思一幅十年间国际多晶硅价格涨跌的图表就能揭示,这是一个如同坐过山车一般刺激的行业。不少光伏产业人士在积极推动国内光伏市场的进一步启动,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政府部门倾向于通过示范性项目来摸底,看看成本到底能降到什么程度,但系统政策何时出台尚不可预期。
行业准入新规一出,保利协鑫、赛维LDK、中冶集团、大全集团等多晶硅厂商纷纷提出扩产计划,乘机向规模化进发。相比而言,国外多晶硅厂商的产能统计数据偏差没有那么大,因为他们的新建产能没有中国那么多。
晦暗两年的多晶硅厂商业绩纷纷报喜,究竟是意外事件造成的短暂回暖,还是重新洗牌后的第二个春天?在价格低谷中苦苦蛰伏了两年之后,国内多晶硅厂商最近的日子又开始好过了。比如天威保变当时有3000吨的产能,但产量只有1000吨左右,因为全面运转起来的成本很高,特别是电费。欧洲等国的实践表明,上网电价补贴政策被认为是目前为止最有效扶植光伏产业的政策。2011年1月,工信部发布《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从生产规模与技术设备、资源回收利用及能耗、环境保护等方面对多晶硅行业的准入条件予以细化。
经历了全国光伏产业园遍地开花之后,2008年四季度以来,中国约五分之一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商倒闭。行业门槛调整然而,国务院将多晶硅列为产能过剩行业,还有一层考虑是,在暴利驱动下,2008年国内多晶硅项目遍地开花,其高污染高能耗缺点暴露无遗。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光伏市场急剧萎缩,导致上游的多晶硅厂商也不得不减产限产,国际多晶硅价格一直处于下跌通道,一路下滑至2010年4月的最低点50美元/公斤。经过这一轮疯狂的扩张之后,多晶硅产业头上一直扣着产能过剩行业的帽子。
2008年年初行情好的时候,我们的多晶硅能卖300多万元一吨,2009年跌到30多万元一吨。江苏中能硅业公司副总经理杨方绍曾公开表示:尽管国内多晶硅产能早就超过了下游企业的需求量,但实际产量不足。
包括保利协鑫、川投能源、天威保变等在内的国内主要多晶硅厂商亦纷纷扭亏为盈,发布了业绩闪亮的2010年报和2011年一季报。2011年开春以来,无锡尚德销往欧美的太阳能光伏组件数量持续攀升,供不应求,一季度销售同比增长近50%
作为这一行业的最大市场 德国和意大利光伏组件安装量将增加3-5GW,美国市场预计增加1.5-3GW。温和的情况下,2011年全球新的光伏组件安装量为13.33GW,跟去年16.629GW相比,将下降20%。由此而论,光伏组件不仅仅是全球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总部位于布鲁塞尔的EPIA拥有总数超过240个的成员,其中包括美国First Solar公司 (按市值计算,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公司),SMA Solar 公司(德国最大的太阳能公司),以及中国尚德电力(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全球最大的太阳能产业机构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表示,2011年全球太阳能市场将继续出现强劲的增长,但同时警告说,如果政策支持力度减少,太阳能市场也将会出现下滑。EPIA表示, 从乐观角度来看,2011年全球光伏组件新的组装量将会达到21.145千兆瓦,跟2010比,将增长27%。
EPIA表示,日本核能危机引发了有关可再生能源新的争议。EPIA通常会基于政策支持力度的不同而对全球太阳能市场作出一个温和情况和一个政策驱动情况的判断,并给出预测范围。
EPIA在周三公布的一份全球太阳能市场前景报告中表示,政策支持措施在过去几年中被证明是正确的,但2011年太阳能市场出现停滞甚至出现小幅下滑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如果政策能给予大力支持,到2015年光伏组件安装量将达到195.5GW,跟2011年79GW的预期相比,将增加2倍多
EPIA表示,日本核能危机引发了有关可再生能源新的争议。EPIA通常会基于政策支持力度的不同而对全球太阳能市场作出一个温和情况和一个政策驱动情况的判断,并给出预测范围。
EPIA在周三公布的一份全球太阳能市场前景报告中表示,政策支持措施在过去几年中被证明是正确的,但2011年太阳能市场出现停滞甚至出现小幅下滑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如果政策能给予大力支持,到2015年光伏组件安装量将达到195.5GW,跟2011年79GW的预期相比,将增加2倍多。由此而论,光伏组件不仅仅是全球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全球最大的太阳能产业机构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表示,2011年全球太阳能市场将继续出现强劲的增长,但同时警告说,如果政策支持力度减少,太阳能市场也将会出现下滑。
EPIA表示, 从乐观角度来看,2011年全球光伏组件新的组装量将会达到21.145千兆瓦,跟2010比,将增长27%。总部位于布鲁塞尔的EPIA拥有总数超过240个的成员,其中包括美国First Solar公司 (按市值计算,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公司),SMA Solar 公司(德国最大的太阳能公司),以及中国尚德电力(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
温和的情况下,2011年全球新的光伏组件安装量为13.33GW,跟去年16.629GW相比,将下降20%。作为这一行业的最大市场 德国和意大利光伏组件安装量将增加3-5GW,美国市场预计增加1.5-3GW
埃及政府重视发展可再生能源,希望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到其总发电量的20%,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装机容量达到7200兆瓦。Kuraimat发电站是埃及第一个太阳能发电站,装机容量为20兆瓦,耗资20亿埃镑。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埃及电力部高级官员近日宣布,位于开罗南部90公里的Kuraimat太阳能发电站将于本周试运营,并计划在今年年底实现全负荷运转。埃及计划在其第七个五年计划(2012-2017)期间斥资70亿埃镑在阿斯旺Kom Ombo地区修建第二座大型太阳能发电站,装机容量为100兆瓦,使埃及成为全球最大的使用太阳能发电的国家。该电站同时可并行天然气热力发电,装机容量为120兆瓦目前全球多晶硅产品中,85%以上的产品应用于光伏产业。
2010年全球产量前十大多晶硅企业排名中,我国保利协鑫、赛维LDK、洛阳中硅和重庆大全位列其中。虽然全球多晶硅产能差不多可与下游的电池片产能相持平,但由于全球多晶硅产能主要集中于前几大多晶硅企业手中,如在2011年,全球前四家多晶硅产能就将达到18.1万吨,占据全球多晶硅产能近60%,且有些多晶硅企业相继向下游的硅片环节扩展,如中国保利协鑫、赛维LDK,挪威REC等,再加上多晶硅主要以长期订单为主,因此投入到现货市场上的多晶硅可能有限。
韩国OCI公司的第三工厂也于2010年12月份投产,新增产能10000吨,使其总产能达到27000吨。在多晶硅产能方面,前10家企业扩产也十分迅猛,美国Hemlock公司代号为solar3的扩产工程不断投产,其2010年产能已达到36000吨,位居全球首位。
全球多晶硅产量增52%2010年是光伏产业爆发式增长的一年,系统集成商们为了赶在德国光伏补贴下调前安装,纷纷透支,使得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大增,2010年装机市场达到17GW,比2009年的7.2GW增长了136%。这5家企业的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0%。